查看原文
其他

做过咨询、服过药,困扰依旧在,但我已不再是当初的我 |“成长留声机”第21期

豆豆 晓南心语 2023-01-30

晓南说

困扰了,生病了

找父母、朋友、老师?

心理咨询?

门诊、服药、住院?


此间的林林总总,

内在的辗转反侧

或许,

只有亲历者更懂。


一朵心事被收藏



@豆豆


最后一次咨询中,老师建议,如果愿意,可以分享出自己的感悟。


我很愿意,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。


希望在看的你,能有所收获。


关于心理咨询这件事

文/豆豆



.1.

为什么选择预约晓南的心理咨询?


我有些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,自己思考时总在回忆或者猜想。


和家人谈,几次下来就没新观点了,常常在重复或简要总结,而且即使家人脾气再好也会烦的,况且有些事他们帮不上忙;


和朋友聊的话,一方面,大家都很忙,不好意思打扰太久;另一方面,同龄人的阅历有限,未必能理解或提出有效建议。


后来恰逢一些事情,因为知道晓南提供免费咨询,比起社会上一小时几百元的咨询,更符合我的经济能力,所以就去了。


咨询的体验不错,看官网发现,咨询老师都毕业于知名大学,又常接触学生群体,感觉确实更可信,也更了解学生的痛点和问题。






.2.

做心理咨询是什么体验?


1> 顾名思义,是聊天


每次咨询的50分钟就是专门用来“聊天”的时间,所以,可以不必着急,把细节和想法都说出来,也不必担心自己的话是否无聊。


我咨询过不止一位老师,每位老师的风格不太相同,但都很耐心、真诚,我也借此收获了不同的东西。未必每个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,毕竟问题的内容和程度不同,性格和习惯也不同。


但是,咨询时间有限,需要双方配合,这一点是客观的。


开始时,会感觉有好多想说的但时间不够,而且常常走出咨询室后,发现有忘说的或者说错的。


我建议,平时的状态、困惑可以及时记在手机便签上并分类,每次咨询选1~2个问题谈,同时,这也是一种自我观察。


咨询中,我表达困惑,老师或是提问,或是分析。


有些话,在我后来遇到问题时会突然想起,就不至于太无助。


两次咨询中间的一周时间,可以去体会老师的话,去调整自己。


八次的咨询结束后,如果需要,还能预约。(晓南注:每个同学在每学期可享有八次以内的咨询,如需更多次会谈,需与咨询师商议。)



2> 咨询的好处和局限


咨询的作用因人而异,至于咨询的局限,由于自己曾对咨询有过依赖,现在能全面看待了,所以想给大家分析一下。


首先,咨询本身的作用有限。


并不是咨询过,问题就一定能根除,咨询提供的是表达和探讨的空间。


我记得,在《心理学与生活》的课堂上,老师说,其实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一段抑郁或类似抑郁、焦虑状态的时期


我的理解是,每个人都有心坎,也许他不会接触心理咨询,但说到底,心理咨询也只是聊天,和听歌、看书,甚至跑步、吃美食一样,都是调整状态的途径,形式不同而已。


当一个人心情低落到其他方法失效时,心理咨询是一种选择。


其次,咨询师的帮助有限。


离开那50分钟,你的生活还是要你一个人面对,你的糟糕情绪还是只有你一个人感受得到,你的行动还是由你决定,只是偶尔会回想起咨询师的话语。


也就是说,咨询师是无法代替来访者成长的,也不可能永远帮你解决问题。况且,咨询师不是全知视角,主要通过倾听主观描述来思考你的问题,这就需要你对信息的准确表述。


其实,咨询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,离开了咨询室,他也一定有一堆琐事,有时好时坏的情绪,有解决不了的问题。可能他也有自己的偏见和局限,只是在咨询时尽力消除了,以帮助来访者成长为主要目标。


最后,心理咨询大概也存在表达的技巧。


类似于写作文的框架结构,咨询做多了就有感觉了(哈哈)。不过,往大了说,人类的认知尚且有限,有些现今主流的理论和看法可能隔几十年就要推翻重来,所以咨询的局限是不可避免的。


尽管有诸多局限,但我确实在咨询中有所成长,每次50分钟的讨论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体验和学习,我已经很满足。






.3.

接触过的其他治疗形式


1> 药物治疗


我服用过药。


早期吃完会犯困,下午没课能睡好久,然后早上6点半就自然醒了,现在回想起来,还蛮幸福的,能好好地睡一觉,精神状态也会很好。


另外,药物的品种和量,医生似乎是根据你的主观描述来决定的。


其实我对服药有排斥心理,后来把各种担心和医生说了以后,医生表示,精神方面的药物不像感冒药,随便中断,再次服用时会影响药效。


他会逐渐减小药量直到停用的,建议我遵医嘱,而且不要随便在网上查药物信息,有问题直接问他,因为网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,而且作为外行容易过度解读。


2> 视频与书籍


如今打着心理标签的作品越来越多,我也看过不少,要提醒的是,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心理学家,虽然不少这类作品很好读也很有趣,


但是冗余信息可能让你花费大量时间却没有收获,甚至会陷入理论细节,越来越沮丧。就算是心理学家也不是这么研究问题的.


所以,我反而觉得咨询更有针对性,因为它就是在直面你的问题。





.4.

这一路来的感受


1> 社会是多面性的


因为不同的原因,除了晓南的咨询室,我也曾走到过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和住院部。


在患者,家属,医生中都发现过与我想象不同的人,才发现,原来社会是多面性的。


尽管自己的问题曾真真切切地,带给我很多烦恼和眼泪,但未来也还有更糟糕的情况可能要面对,现在也还有更重要和更美好的事情可以去关心。


相比之下,有些烦恼可以排在后面,既庆幸,又失落,也更加懂得珍惜。


2> 最大的收获是力量


服过药,做过咨询,情绪调整过来了,我的生活并没有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
有些之前困扰自己的问题仍然存在,但是外部的帮助已经够多,从老师、身边的榜样身上我都学到了不少,其他该靠自己了。


而且,这一路走来,我在面对困难时,焦虑自责变少了,积极解决的时候更多了,这是一种隐隐的很充实的感觉,我很享受这样的状态。





这就是我了解和经历过的心理咨询与治疗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祝好!


@豆豆




本文为“成长留声机”栏目读者原创。

作者是豆豆。

投稿请联系栏目主编晓风。

QQ:846576179。

期待你的声音。



往期共赏


文字|豆豆

排版|乌拉


END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